弱電系統中綜合布線線纜的計算是一門技術活,不是簡單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,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來套用,接下來由軒轅宏邁小編為大家說說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線纜估算方法。
綜合布線系統估算方法和公式:
一、水平子系統線纜用量計算方法:
電纜平均長度=(最遠信息點水平距離+ 最近信息點水平距離)/2+2H(H-樓層高) 實際電纜平均長度 =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 每箱線纜布線根數=每箱電纜長度/ 實際電纜平均長度
電纜需要箱數=信息點總數/ 每箱線纜布線根數
注:最遠、最近信息點水平距離是從樓層配線間(IDF)到信息點的水平實際距離,包含水平實際路由的距離,若是多層設置一個 IDF則還應包含相應樓層高度。上面的“電纜平均長度”計算公式適應一層或三層設置一個樓層配線間(IDF)的情形。
二、 銅線纜用量計算方法:
電纜平均長度=(最遠IDF 距離+最近IDF距離)
實際電纜平均長度 = 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 端接容限,通常取每軸線纜布線根數 = 每軸電纜長度/ 實際電纜平均長度
電纜需要軸數 = IDF的總數/ 每箱線纜布線根數
注:最遠、最近IDF距離是從樓層配線間(IDF )到網中心主配線架(MDF)的實際距離,主要取決于樓層高度和弱電井到設備間(MDF )的水平距離。大對數電纜對數按照1:2 (即1個語音點配置2對雙絞線)計算,并分別選擇 25/50對電纜進行合理設計。100對大對數電纜一般不要選擇,因施工較困難。
三、 光纜用量計算方法:
光纜平均長度=(最遠IDF 距離+最近IDF距離)
實際光纜平均長度=光纜平均長度×1.1+( 端接容限,通常取光纜需要總量=IDF的總數×實際光纜平均長度)
注:最遠、最近IDF距離是從樓層配線間(IDF )到網中心主配線架(MDF)的實際距離,主要取決于樓層高度和弱電井到MDF 的水平距離。光纖芯數、單模、多模的選擇若招標文件有明確的要求,則按要求設計,通用的選擇是6芯多模光纜。
四、輔料的計算方法:
1、統計信息點數,包括各房間和機房,填入點位分布表中;
2、確定是否超長?如超長,應在何處設置子配線間,幾個?如有子配線間,那么交換機的數量也相應有變化。
3、確定理由的走向;
4、確定各處橋架的型號和長度。計算方法:(長×寬)×0.4/28,結果為信息點數,常用標準橋架有:300×100,200×100,100×100,100×50,50×50,其它橋架都需要定做。
注:如果分支理由有相同的橋架型號,則分別計算其長度,最后才統計該橋架型號的總長度。
5、?25和?20管的計算(通常?25可以布6根線,?20可以布4根線)。計算時,以?20為準,平均某一信息點從橋架到終端需要?20的長度,如為A,那么就可以計算出所有信息點需要?20的長度了,即B=A×(總點數/4),而實際在工程中,?20=2/3×B,?25=1/3×B。
6、角鋼(30×30)的計算。角鋼的長度=30cm×(橋架的總長m/1.5m),即每根角鋼的平均長度為30cm,每隔1.5m的距離就需要一根角鋼。
7、龍骨(75×45)的計算。龍骨的長度=70cm×(總點數/2),即每根龍骨的長度為70cm,通常布置為雙口面板。
8、龍骨卡子、管接、盒接、鉚釘、鋼鋸條等輔料的計算。=總輔料價格×10%
9、底盒(86×86)的計算。底盒的數量=總點數/2
以上就是綜合布線估算公式和方法的內容,此內容僅做參考,如需了解更多綜合布線工程資訊的,可關注廣州軒轅宏邁或者在線咨詢客戶,為您提供更加全面的綜合布線工程解決方案!
【本文標簽】 綜合布線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估算方法 綜合布線系統公式
【責任編輯】